2009年8月16日星期日

豆鼓鯪魚

我是很不喜歡吃魚的人,即使是麥當奴被炸得不似魚型的魚柳,還是無得選擇下才會吃上一口。不喜歡的原因,是因為討厭魚滑溜溜的感覺,也因為一次噎骨的經驗。那是我還住在九龍上海街時候的一則童年趣事,可說起來還心有餘懼。

尖銳的魚骨卡在喉嚨處,吞不下,吐不掉,辛苦得很,漲紅的臉上盡是淚兒。根據外婆的憶述,最後還是給我灌了一口大飯團,把魚骨一併趕下去。自此我幾近不再吃魚,除了貼著黃色招紙的鐵罐裝豆鼓鯪魚,那可是我最喜歡的一道佳肴。

一罐通常有三尾被切了頭,剖了腹的鯪魚塊,甫開罐頭,先衝出的是一陣豆鼓的甜香。千萬別著急,讓這些甜香慢慢充滿四周,刺激一下胃口,這是給臭覺的享受。之後,慢慢地,溫柔地將魚塊從罐中用筷子夾起,放在一隻極其普通的鐵碟上。不要少看這隻碟子,只有最普通的家常碟子才能夠釋放出鯪魚的味道,因為豆鼓鯪魚是最為草根的食肴,將它平放在水晶琉璃碟上,它會感到拘緊和不舒服,那麼味道自當不可口。要把魚塊夾出,千萬不要將一下子倒出來,否則在食油中沉殿出的污濁也一併帶出來,不但毀了鯪魚和豆鼓的努力,也毀了健康。冷食熱食,就隨意吧。

享受生活,就是掌握節奏,把生命的一切仔細品嘗。吃豆鼓鯪魚也是一樣,最忌就是狼吞虎嚥,既沒儀態,也不尊重食材。所以,在吃之前先感恩,夾上一小塊放在口中。豆鼓的味道會從魚的軀體中散發,會登時透過味蕾麻痺甜味的神經,再沿途直上到腦際,迴轉幾刻難消散,恰如葡萄美酒,酒醒過後,清香仍在。之後,輕輕咀嚼,讓牙齒舌頭接觸魚的粗糙,體會齒頰留香的意境。在童年時,有豆鼓鯪魚的午餐,定必是陽光普照下午,吃上一口足夠愉快一整個悶熱的夏季周末。

長大後,知道這種罐頭食物是沒有甚麼營養價值,之後便越來越少品嘗,可是心底裡還是很喜歡吃,因為豆鼓鯪魚像徵的是童年的無憂生活,把它含在口號,湧現的便是無數童年畫面,足夠暫時脫離世界,自得其樂一會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