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

書名:《我執》
作者:梁文道
出版社:廣西師範大學
出版日期:2009年4月
定價:人民幣26元

 梁文道在這幾個月期間,出版了三本主題不一的文集,《常識》、《噪音》和《我執》。如果書本是反映了作者的意識的話,同時又能用顏色作總結的話,《常識》輯錄的是梁氏近年的時事政治評論文章,打造出的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,這種意識該是代表冷靜睿智的藍色;《噪音》,屬文化性,內裡的文章正如梁氏所說,可能只是針對小眾口味,如搖滾音樂、電影等,品味生活是書的核心,應是使人心神放鬆的綠色。至於第三本書《我執》,又會如讀者心目中,掃上代表甚麼形象的顏色?
 「星辰也有憂鬱的影子」出自鄧小樺的序。透過這句話,可以猜想《我執》的主題,正是寫出了自己的梁文道。可是星辰擦亮了無邊際黑暗,光芒背後的影子在遼闊的夜空會投向何處?更使人好奇的是,星辰為甚麼憂鬱。

神秘如星辰,《我執》究竟為誰而堅持呢?

 《我執》輯錄的是梁氏的散文,他的文字風格,相信不用多花筆墨去形容,因為對文化時事有留意的朋友定必已經看過他的文章,試過從文字中感受過他冷靜卻又不失熱情,正義卻又不走偏激的文字,總是能夠恰恰拿捏最佳的平衡點的威力,用文字打開讀者的思考空間。至於主題,則圍繞他的生活,貫通於過去與未來的幻想,驟眼看似是零散的文章隨時間的延伸組成,記錄了作者從8月到12月,近半年上百篇的生活所思所想。讀者隨著寫作時間前挪後退地閱讀,可以看到梁文道寫作時的心態轉換,比如在11月7日到11月10日的文章說幻想和兒子相處的事情,往前移動是兒子由精子成為推著坐在輪椅上晚年的冷漠男人,相反往後閱讀則是解釋了兒子冷漠得像陌生人一樣的原因,無論往前移後,都能夠讀出作者對這個孩子的懺悔,以及藉文字的贖罪之情。

 除了上述與虛構兒子的對話外,書中亦有時間與距離掉失的困惑、文字的不信任、自我的放逐與歸來、朋友的剃度等,可是這些主題卻很大程度是源自一個很神秘的人物,一個影響梁氏生命很深的人。《我執》就是說梁文道對於這個神秘的「他」的難以忘懷以及執著。但「他」是誰呢?即使讀者能夠綜合全書的線索,這「他」的身影依然神秘非常,朦朧得使人猜不透究竟是「他」還是「她」,作者似乎在寫出對「他」的思念同時也在一切可能洩露「他」身份的地方有意無意間蓋上一層輕紗似的。這是出自下意識的保護,還是希望以這本書,築起和「他」溝通的橋樑?所以這本書與其說是散文集,倒不如說是日記,只有作者和「他」才有能力從文字中解碼出當時的情懷的日記。

 對於神秘的「他」,局外人的讀者,唯一可肯定的就是這個「他」已經從梁文道的生活中脫離,消失,即使是在現實或是夢中重遇,也迴避著,甚至恨他。「他」的脫離,其實是更深地進入了作者的世界,使得他彷彿成了那些在突然中喪失摯愛的人一樣,落葉飛花,陌生人的一言一語,甚至是翻倒衣箱時找到的一張舊戲票、一張廢紙也頓時勾起無數片段。可是現實中「他」已離去,梁文道只能透過過去與幻想與「他」相會。極端的愛衍生極端的感情,「他」衍生出的是恨,而梁文道的卻是對缺乏了「他」的恐懼,以至他一次又一次反芻昔日的甜蜜。

 隨著文章時間的過去,讀者不難發覺梁文道正在透過審視自身來作靈魂的昇華,透過用他自稱不能信任的文字,一字一段地刻劃了這段試煉之路及歷煉過程。最後,他最終在12月28日的晚上,將「他」離去後的恐懼提煉出至最真誠的愛。

 讀畢,發現梁氏除了是洞悉力強的評論員、對生活有要求的人外,更是一個柔情似水的男人。這一份柔情,有別於很多時下的有病無病也呻吟一番的濫情文體,感情在字裡行間自然得像最淡的綠茶,透明得不存感情,但若靜心觀看則見淡綠浮光。這種輕柔淡逸,儼如小樺筆下的星辰,影子只能在沒有光害的夜空才能覺察。

 如果濫情的文字、煽情的故事再不能觸動你麻木了的心房,我向你推介梁文道的《我執》,一種象徵過去,也代表年華老去的淡黃意識。希望讀完,會知道原來愛除了不用長相廝守外,也可以如此的溫柔恬靜。

刊於文匯報 2009年7月27日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